蓝色动力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0|回复: 2

国家公务员2009行政能力测验光盘+ 序列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4 19: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uote:

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科目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地位至关重要,虽然在2000年和2002年国家人事部对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形式进行了较大改革,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始终是最稳定的考试科目,众多考生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视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试的成绩。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有关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内容丰富,题型多样,形式富于变化。

首先,根据不同的职位设置难度不同的考试题目。如2000—2001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只有一套试卷,不分类别;2002—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A、B两类,A类强调政策性,B类强调操作性;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取消了A、B类的职位划分,改为了甲、乙两大类别,到了2007年和2008年又取消了分类。

其次,考试题目难度不断提升,涉及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泛。各个类型的题目中,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逐渐减少,涉及各领域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题目逐年增加。

再次,考试命题更加规范化,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试题可以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五大类,这五大类基本保持稳定,虽然在具体称谓上有所变化(如“言语理解与表达”曾经被称为“言语理解”),但是这五大分类基本不变;各种题型的变动灵活多样,如事件排序作为判断推理部分的一种典型样式,在2002—2004年间一度被取消,2005年再次出现,2006年后被类比推理替代,至今不再出现,体现了较大的变化性。

最后,考试命题不断关注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并且要求考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地位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备考、快捷地提高考试成绩,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拔得头筹,就成为每个考生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2009年的最新考试大纲继续体现出了以上的诸多特点。同时,与往年的考试相比,2009年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体现出了比较大的变化,即重新安排了各部分之间的顺序。历年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各部分的顺序安排不尽合理,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比较偏向于文科,而第二部分的数量关系则属于理科内容,第三部分类比推理和第四部分的常识判断文科色彩比较浓,而最后的资料分析部分则又回到了理科领域。这样一来,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要不断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试目的来说是不相宜的。

因此,2009年的最新考试大纲考虑到了这一点,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这三个文科色彩比较浓的部分放在前面,而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这两个理科色彩比较浓的部分放在了后面,这样的安排无疑是更加合理的,更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有利于对考生职业能力的考查。这一个变化,考生应当多加注意,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及擅长领域来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具有涉及面广、题目数量多和答题时间紧等特点,因此,弄清历年命题规律、把握相应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为此,我编写中心经过对历年考试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命题规律,希望对考生朋友备战200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所帮助。

前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九年命题趋势分析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准确有效地把握历年真题、从中找出命题规律,对考生复习备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编写中心在研究九年(2000—200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命题规律作了精练的总结,希望能为考生了解历年真题的整体面貌和演变脉络提供一个最清晰的思路。


Quote:

点击进入国家公务员2009行政能力测验光盘下载页面(7.98M)



光盘安装序列号:

FKKKK-JJILE-FKLDE-DDGDE-DEDGK
发表于 2009-1-24 21: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不妥的地方还请多多关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谢谢你了 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蓝色动力网络微信平台
网站管理,业务合作联系邮箱: admin#lansedongli.com    QQ:13412492 限网站业务问题.
网站帐号、密码、密保找回请使用注册邮箱,发送邮件至 password#lansedongli.com ,否则不予受理.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文字和图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本站某些资料或文章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三天内删除.
为了给大家一个更好的交流场所,请勿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请合作,谢谢!
Copyright © 2007-2019 Corporation Powered by网吧系统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
浙ICP备11043737号-1 程序:Discuz! x3.4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45号

手机版|Archiver|蓝色动力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